邮人故事|戚大姐,三十载营销突围之路
时间:2025-04-25

  1995年的春天,22岁的戚丽萍从父亲手中接过那个磨得发亮的绿色邮包,开始了她的邮政生涯。三十载春秋更迭,这位被同事们亲切称为“戚大姐”的邮政人,用坚守在巴山蜀水间书写了一段动人的营销传奇。

  邮包里的初心

  人民邮政为人民”——这七个字,是戚丽萍从小看着父亲背着邮包早出晚归时,深深铭刻在心的第一课。1995年,初入巴中邮政基层网点的她,每天都要背着沉甸甸的邮包走十几里山路。那段时间,她心里既骄傲又忐忑:“父辈的荣光是土壤,自己的根必须扎得更深更稳。”

  2006年,调任巴州区大客户中心的戚丽萍第一次直面真实的营销战场。面对堆积如山的客户档案,这位新晋营销员在笔记中写道:“客户选择的不是我,是百年邮政的信任。”这句话成为她日后营销路上的座右铭。

  2014年,任职集邮产品经理的戚丽萍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。为了拿下“多彩巴中”定向邮品项目,她连续365天跟进客户,从方案设计到产品打样事必躬亲。2015年10月,这个43万元的项目终于落地,创下巴中邮政同类项目的新高。“企业是坚实的后盾,我就是冲锋在前的战士。”庆功宴上,戚丽萍的感言让在场同事动容。

  201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。刚成立的恩阳区分公司里,新任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经理戚丽萍面对仅有2人的团队,她白天跑客户,晚上做方案,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。

  “智勇坚定、排难创新、团结奋斗、不胜不休”成为她的精神支柱。短短四年间,她带领团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:党报党刊纳入区财政统扣、“少儿书信”项目覆盖全区学校、“精品剧目进校园”等活动成为全省创新标杆。这支“创收特种兵”用实力证明了小团队也能有大作为。

  永不止步的攀登

  2022年,49岁的戚丽萍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:竞聘市分公司专职营销岗位。“我想看看传统营销人的天花板在哪里。”面对年轻有为的团队,“戚大姐”放下身段,从新媒体运营到大数据分析,像新人一样从头学起。

  付出终有回报。2023年,她个人创收260万元,其中金融业务占比54%,超额完成目标217%。集团公司优秀客户经理的荣誉证书,是她突破自我的最好证明。

  2024年,“巴南高铁通车”项目成为检验营销新战法的试金石。戚丽萍带领团队提前半年研读政策,克服12个部门的协调难题,最终成功开发纪念邮册、文创手提袋等系列产品,让邮政服务深度参与到这一重大历史性项目中,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。

  同年,她开发的《毕业生纪念册》项目深受好评;医保金融生态场景建设项目沉淀资金成效显著。这些成绩背后,是一个营销人永不停歇地探索。

  站在2025年的春光里,戚丽萍将三十年心得凝成一句话:“邮政服务的价值,在于永不止步的开拓精神。”如今,她依然带领团队奋战在营销一线,以专业服务和创新理念,持续拓展邮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