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福建闽侯县西北部的苍茫群山深处,一条蜿蜒98公里的邮路如纽带般串联起10个偏远山村。21年来,福建闽侯县洋里乡邮政支局投递员陈国荣,驾驶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穿行其间。8次县级“先进个人”、2次市级“先进个人”、1次市级“文明服务之星”的荣誉,是他用青春与汗水镌刻在这条深山邮路上的勋章,诉说着对邮政事业的赤诚与坚守。
崎岖邮路上的“铁脚板”
“暴戾的冰雪封了山和水,却封不住乡邮员的脚。”诗人李瑛的诗句,正是陈国荣日常工作的生动写照。洋里乡距县城40公里,典型的山地地形使得许多路段车辆难行,最远的投递点往返需3.5小时,面包矿泉水成了每日的“移动午餐”。自2004年7月入职,陈国荣日均骑行49公里,累计投递邮件超200万件。他以近乎完美的数据诠释着“零差错”的坚守:日均普邮揽投98件、包快148件,建制村投递频次达标率100%,给据邮件信息断点率控制在万分之0.3以内,投递信息及时上网率100%。
晨曦中专注分拣的身影,暴雨里躬身护件的姿态,深夜归途那一抹昏黄的车灯,构成了他21年如一日的工作图景。一个春节,返程途中,陈国荣突遇松动落石横亘乡道。想到即将经过的返乡车流,他不顾危险,用树杈奋力将巨石撬入沟中。看着畅通的道路,满身泥泞的他露出欣慰笑容,这便是他独有的“敬业福”。
邮件背后的“寻亲使者”
在陈国荣眼中,每一枚日戳都承载着信件的灵魂,每一枚邮票都蕴含着温情的力量。2010年,一封字迹歪扭、仅写着“依德舅舅收”的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。寄件人因幼年被拐至云南山村,多年来仅凭借模糊的记忆寻找亲人。陈国荣连续数日走访村委、派出所,比对谐音字辈,最终成功帮助离散多年的母女重逢。当电话两端传来激动的哽咽声,陈国荣悄悄转身,任泪水滑落。这场跨越山海的“亲情马拉松”,让邮政绿成为照亮命运迷雾的灯塔,也让他深刻体会到投递工作的非凡意义。
普服与营销并重的“多面手”
“普服是根,营销是叶。”陈国荣不仅是深山邮路上的坚守者,更是支局的“业务尖兵”。每年报刊大收订期间,他凭借对乡亲们兴趣爱好的了解,精准推荐报刊,凭借扎实的投递工作积累的良好口碑,出色完成征订任务,2023-2025年报刊流转额达59.5万元。面对外地支局长,他主动担当“本地向导”,协助熟悉环境、化解沟通难题,成为支局运转不可或缺的“隐形支柱”。
从青春年少到鬓角微霜,21载邮路见证了陈国荣的坚守与奉献。他的摩托车后视镜里,掠过四季更迭,映照着星辰日月,更承载着“传邮万里,信达天下”的坚定信仰。当被问及累不累时,他轻抚邮包说:“山里人盼的不是邮件,是外面的牵挂。”在这片连绵群山间,他用永不褪色的车辙,书写着新时代乡邮员的精神丰碑。(福建邮政工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