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初的红原大草原,春雪与暖阳正在上演一场盛大的邂逅,迁徙的黑颈鹤乘着纷扬的雪花重返这片湿地,在这座平均海拔3500米、年均气温仅3°C的高原小城,“倒春寒”的暴雪与县城管网改造工程撞了个满怀,这位已经在雪域高原坚守岗位20余年的投递员朱朝红,背着他沉甸甸的邮包,迎着寒风、踏过积雪,一步步将党报党刊送往千家万户。高原上的“邮政人”朱朝红,这位藏族汉子自2000年褪下“军人绿”换上“邮政绿”后,便扎根雪域投递一线。25年来,他延续了军人高标准严要求的作风,精准投递每一份党报、党刊,从未发生误投、漏投。高原气候恶劣,夏日汗透衣襟、冬日满身冰雪更是常态,但他始终将“优质服务、用户满意”奉为信条,在这条风雨邮路上越走越远。
风雪天坚持投递退役军人的“贴心人”朱朝红的身上始终镌刻着军绿烙印。每逢退伍季,他都会主动请缨走进军营,为战士们提供“一站式”收寄服务。数年来,朱朝红累计收寄包裹5000余件。每当他顾不上吃饭休息,满头大汗地封装行李时,战士们都会体贴的问:“您不累吗?”而他总是笑着回答说:“我以前也是兵,知道你们想家,我能早点打包完,你们就能早点见到家人。”一年复一年,朱朝红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战士,但他始终坚守在这里,驻地部队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最暖心的邮政老兵”。
1998年入伍照片(朱朝红右)莘莘学子的“送信人”这份初心还延伸到了牧民的帐篷间。每年八九月到了录取通知书的投递季,在海拔3500米的红原大草原,地广人稀,录取通知书的收寄面临着学校放假、考生分散于偏远牧场等现实,但朱朝红从不畏难,为了能将每一封录取通知书快速、准确地送达学生手中,他主动联系学校核实学生家庭住址,有时甚至驱车数小时前往偏远牧区,只为给考生送上这份心心念念的录取通知书。接过通知书的学生难言激动的心情:“朱老师来了,我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就来了。”25年来,朱朝红累计妥投了3000余份通知书,他将军人的纪律性与邮政忠实履行普遍服务融为一体,始终保持“零误投、零漏投”的记录。他说:“孩子们十年寒窗苦读等的就是这一刻,我必须要送到。”
乡镇投递邮件从“五星投递员”到“投递先进个人”再到全省唯一一名“四川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”,荣誉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。即便在管网改造,县城主干道封闭施工期间,朱朝红仍坚持步行投递党报党刊,无论严寒酷暑,他都一如既往,泥一脚雨一脚,穿行在封闭路段和狭窄巷弄,“道路不通,我就用脚走!党的声音绝不能迟到。”
步行投递党报党刊当春日的暖阳最终融化高原的积雪,红原县城的管网改造工程也将迎来竣工。而那些踏雪而行的“邮政绿”身影,早已在红原县城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朱朝红的故事,只是高原邮政人的一个缩影,一代代邮政人,他们用脚步丈量邮路,以热血抵御严寒,在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上,续写着新时代“长征精神”,守护着高原人民的每一份期待与信任。风雪再大,邮政永远在路上;万家灯火,邮政永远伴随左右。